榛子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榛子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建设成就硕果累累_[新闻new]

发布时间:2021-09-14 09:51:06 阅读: 来源:榛子厂家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发展 建设成就硕果累累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四

“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5年。5年间,我国国民经济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汶川地震等一系列历史罕见的严峻挑战,保持了持续、稳定、快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5年来,针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国家通过及时调整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灵活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一定的行政手段,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投资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工业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遏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等薄弱环节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城乡面貌极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十一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为保障我国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增长中发挥了极为关键的作用。

“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1]922889亿元,2006年以来5年的增长速度分别为:23.9%、24.8%、25.9%、30%和23.8%,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5.5%,仅次于“八五”时期的36.9%,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速较高的一个时期。“十一五”时期,城镇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794907亿元,年均增长26.1%,增速比“十五”时期提高4.4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累计完成投资127982亿元,年均增长21.7%,增速比“十五”时期提高7.9个百分点;城镇完成投资占全社会完成投资的比重由2005年的84.6%提高至2010年的86.8%。

一、“十一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特点

(一)区域统筹发展,投资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时期,我国区域经济建设成果显著,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区域投资进一步优化,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快速发展,与全国经济增长的差距逐步缩小,呈现东、中、西、东北地区投资统筹、协调发展的局面。

承继了“十五”启动西部大开发的好势头,“十一五”时期,西部大开发加速向前推进。5年间,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累计完成投资197758亿元,年均增长28.2%,比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2.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完成投资占全国投资比重逐年上升,2010年西部地区完成投资占全国投资的比重为22.2%,比“十五”末期提高2.3个百分点。

“十一五”时期,中部地区在中部崛起政策的支持下奋起直追,投资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2009年国家又出台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0年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实施意见,明确了中部崛起的工作目标和进度。“十一五”时期,中部地区累计完成投资198084亿元,年均增长31.6%,增速比“十五”时期高10.2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投资增速高6.1个百分点。2010年中部地区投资占全国投资的比重为22.6%,比“十五”末期提高4.4个百分点。

“十一五”时期,东北地区在东北振兴政策的支持下,重新焕发青春,投资高速增长。2007年,国务院批复了《东北地区振兴规划》,确立了“四基地一区”的目标定位,提出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2009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出台,明确指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要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实现新的跨越,加快形成具有独特优势和竞争力的新的增长极,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十一五”时期,东北地区累计完成投资97613亿元,年均增长32.9%,增速比“十五”时期平均增速高13.1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投资平均增速高7.4个百分点;2010年东北地区投资占全国投资的比重为11%,比“十五”末期提高2.4个百分点。

“十一五”时期,东部地区投资稳步增长,继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5年间,东部地区累计完成投资408767亿元,年均增长20.1%,增速比“十五”时期高0.3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5.4个百分点;2010年东部地区完成投资占全国投资的比重为41.7%,比“十五”末期回落9.7个百分点。

(二)投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时期,投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第一、三产业投资比重有所提高。“十一五”时期,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26078亿元,年均增长28.3%,增速比“十五”时期高4.9个百分点;2010年第一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9%,比“十五”末期提高0.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累计完成投资400956亿元,年均增长25.2%,增速比“十五”时期回落0.1个百分点;2010年第二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2.4%,比“十五”末期回落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495855亿元,年均增长25.5%,增速比“十五”时期提高8.5个百分点;2010年第三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54.7%,比“十五”末期提高1.1个百分点。

“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投资平稳增长,一些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出现了回落。5年间,工业累计完成投资392084亿元,年均增长25.5%;2010年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41.4%,比“十五”末期回落1.1个百分点。在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作用下,“十一五”时期一些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逐步放缓,得到有效控制。2010年城镇投资中,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投资增长12.9%,增速比“十五”末期回落12.7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4.8%,增速比“十五”末期回落19.9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6.1%,增速比“十五”末期回落22.7个百分点。

“十一五”时期,我国房地产业继续快速发展,5年间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160424亿元,年均增长24.4%。从各年看,由于受宏观调控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出现比较大的波动,2006-2009年分别增长22.1%、30.2%、23.4%和16.1%。201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比上年增长33.2%,增速比2009年提高17.1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7.4%,比“十五”末期回落0.5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投资稳步增长,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5年间,城镇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20648亿元,年均增长21.8%。2009年,在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推动下,基础设施行业作为政策的重点,出现了迅猛增长,比上年增长40.6%,特别是铁路投资异军突起,2009年增长63.5%,为近年来的高点。2010年城镇基础设施行业完成投资6482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26.9%。

(三)民间投资充满活力,国有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200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国务院又印发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应政策对促进民间投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十一五”时期民间投资充满活力,无论是增长幅度还是总量,都很迅速。5年间累计完成投资485760亿元,年均增长30.6%,增速比同期全社会投资高5.1个百分点;2010年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5.1%,比“十五”末期提高了9.3个百分点。

“十一五”时期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平稳增长,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但在关键时刻发挥了稳定经济的作用。5年间,国有及国有控股累计完成投资364835亿元,年均增长21%;201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38.8%,比“十五”末期回落了5.9个百分点。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2008年底国家启动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在政策的带动下,2008年和200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出现了快速增长,分别增长23.1%和36.6%,为保增长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时期,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减弱。2006年增长28.9%,2007年增长23%。国际金融危机对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投资影响深刻,至今尚未完全恢复,2008-2009年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投资增速出现了回落,分别增长15.4%和0.5%;2010年在中国经济逐步企稳的大环境下,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投资17187亿元,增长11%,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6.2%,比“十五”末期回落了3.3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累计完成投资72294亿元,年均增长18.6%。

(四)投资资金充足,自筹资金高歌猛进

从资金来源看,“十一五”时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013243亿元,年均增长26.6%,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增速上都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说明“十一五”时期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到位情况良好。

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是投资资金来源中三大主要渠道,“十一五”时期这三条渠道对投资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自筹资金,在“十一五”时期高歌猛进,年均增长29.1%,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由“十五”末期的58.3%提高至“十一五”末期的63.7%,是投资资金来源中的绝对主力。国内贷款和其他资金在“十一五”时期均保持了平稳增长,占资金来源比重比“十五”时期有所回落。其中,国内贷款年均增长22.3%,2010年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比“十五”末期回落2.1个百分点;其他资金年均增长25.3%,比重比“十五”末期回落1个百分点。

国家预算内资金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国家4万亿元投资计划主要依靠预算内资金的推动,2008年和2009年国家预算内到位资金分别为7955亿元和12686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和59.5%,带动全社会投资分别增长25.9%和30%。其他年份国家预算内资金基本保持了稳步增长,各年占资金来源的比重基本保持在4%左右。国家预算内资金仍主要投入在一些关系民生的行业中,根据2010年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统计,水利管理业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占28.5%,环境管理业占17.4%,道路运输业占16.3%,铁路运输业占14.2%。

国际金融危机给利用外资带来了较大冲击,2009年利用外资出现了大幅回落,比上年下降13%。“十一五”时期,利用外资整体呈低速增长,年均增长6.9%;2010年占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为1.6%,比“十五”末期大幅回落2.6个百分点。

二、“十一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取得新成就

(一)“十一五”时期若干重大项目建成投产

“十一五”时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累计投产项目129万个,占全部施工项目个数的61.8%。若干重大项目建成投产,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能源工业中,神东、陕北、鲁西等13个大型煤炭基地颇具规模,煤炭生产集中度大大提高;石油炼制产业加快发展,先后建成了中海油惠州炼油分公司、中石化天津分公司乙烯工程、青岛大炼油等项目;长庆和普光等大型气田投产,建成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川气东送、陕京三线等国内天然气骨干管线;水电发展跃上新起点,龙滩、景洪、构皮滩、拉西瓦、小湾、瀑布沟等大型水电站先后建成;核电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岭澳二期1号机组、秦山二期扩建3号机组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3年无核电机组投产徘徊不前的历史;新能源产业中江西赛维LDK1.5万吨硅料项目二线达产。制造业中,一汽PQ35平台、太钢150万吨不锈钢冷轧项目、广西华银铝业一期工程等大项目先后建成投产。交通运输方面,被称为“有史以来最困难的铁路工程”“世界上最壮观的铁路之一”的青藏铁路,京津高速、郑西客专等多个客运专线竣工,多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天津港北港池集装箱码头三期工程、天津空客A320项目建成投产。信息产业方面,海力士-恒忆半导体有限公司三期工程,成都成芯半导体公司8英寸芯片投产。文化方面,国家大剧院建成使用。这些项目的竣工投产为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十一五”时期大批新开工项目蓄势待发

“十一五”时期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累计新开工项目151万个,占全部施工项目个数的72.6%。这些项目包括京沪高铁、宁德核电、中海油10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及100万吨/年乙烯工程、沈钢超大型无缝钢管生产线、一汽大众二期工程、广东汉能光伏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京东方第8.5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项目、福州市三坊七巷改建工程等具有重大影响的项目。

(三)“十一五”时期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1.南水北调工程:2002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十一五”时期,南水北调东、中线一大批工程项目陆续开工建设,如东线穿黄、南四湖至东平湖段工程,中线膨胀土试验段、黄河以北至漳河段、黄河以南段、引江济汉、天津干线段部分工程项目,以及世界最大规模的渡槽工程沙河渡槽段等。中线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已顺利加高至176.6米新的设计高程。采用世界先进盾构技术的中线穿黄工程首条隧洞顺利穿越黄河底部。湖北兴隆水利枢纽开工且同年实现截流,极大地推进了汉江中下游综合治理开发。“十一五”时期,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32亿元。

2.西气东输:西气东输是我国投资最多、距离最长、管径最大、钢材级别最高、输送压力最高、输气量最大、地形地貌最复杂的管道工程。一期工程在2000-2001年先后动工,于2007年全部建成。二期工程干线全长4859公里,加上若干支线,管道总长度将超过7000公里。西气东输二期工程于2008年全线开工,2010年建成通气。三期工程路线确定为从新疆通过江西抵达福建,把俄罗斯和中国西北部的天然气输往能源需求量庞大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十一五”时期西气东输工程累计完成投资442亿元。

3.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世界上最大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开工。“十一五”时期,三峡工程建设及运行取得了一个个重要成果。2006年大坝浇筑全线达到设计高程185m,三峡水库比初步设计提前一年实现了156m的初期蓄水目标。2007年全年投产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2008年10月29日三峡电站2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2009年8月8日,三峡电站最大出力首次达到设计出力1820万千瓦。2010年10月26日9时,三峡工程首次达到初步设计的175米正常蓄水位。截至2010年12月底,三峡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约1646亿元,其中,“十一五”时期累计完成投资约426亿元。目前,除升船机项目外,其余土建项目都已基本完成。

4.京沪高铁:京沪高铁是国家重大战略性交通工程,纵贯四省三市,全程1318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全线设21个车站,计划投资2209亿元,2008年4月开工建设,预计工期5年。工程自开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1471亿元。

(四)“十一五”时期主要建设成果

“十一五”时期,投资建设成果显著,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资保障。2010年,我国原煤产量达到32.4亿吨,比“十五”末期增加了8.9亿吨;原油开采2.03亿吨,比“十五”末期增加了0.22亿吨;天然气产量968亿立方米,比“十五”末期增加了475亿立方米;发电量42065亿千瓦小时,比“十五”末期增加了17062亿千瓦小时。2010年钢材产量达到8亿吨,产量比“十五”末期增长1.1倍;汽车产量1827万辆,比“十五”末期增长2.2倍;水泥产量18.8亿吨,比“十五”末期增长75.9%。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由铁路、公路、水运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人民的出行更加便捷。2010年铁路营业里程为9.1万公里,比“十五”末期增加了1.6万公里。2010年公路里程为398万公里,比“十五”末期增加了6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为7.4万公里,比“十五”末期增加了3.3万公里;2010年内河航道里程12.4万公里,比“十五”末期增加了0.07万公里。

“十一五”时期,水利业投资的高速增长有效地增强了防洪、防涝、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到2009年底,我国共有水库87151座,水库总库容量7064亿立方米,分别比“十五”末期增加了2043座和1440亿立方米。堤防长度由“十五”末期的27.7万公里增加至2009年的29.1万公里;堤防保护面积由“十五”末期的4412万公顷增加至2009年的4655万公顷。

“十一五”时期,我国住宅建设飞速发展,住宅投资快速增长,大批住宅相继竣工,改善了人民的居住条件。“十一五”时期住宅累计完成投资157586亿元,年均增长24.8%;累计竣工住宅面积80亿平方米,人均增加住宅竣工面积6平方米。

针灸减肥培训

广西全封闭叛逆学校

Agilent E5071C网络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