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榛子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这个夏天就到澎溪河湿地赏荷花摇曳听蛙鸣鸟语

发布时间:2021-01-09 00:37:01 阅读: 来源:榛子厂家

面积达1920公顷消落带新生湿地治理工作,不仅是湿地治理的重点更是难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王柯岚 摄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21日10时30分讯(记者 王柯岚)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具有强大的生态净化功能。重庆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屏障和中国水资源战略储备库。

重庆开州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区域,域内以澎溪河干支流为经络,遍布城乡的河溪湿地织经布纬,串联起流域内如鲤鱼塘水库等大大小小的湖库湿地,连接着广布流域的水塘、稻田湿地。从空间形态以及功能过程看,开州区的全域湿地已形成了一个结构与功能都较为完整的整体。澎溪河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便是开州区全域湿地网络中的一颗耀眼明珠。

在开州区全域湿地构架中,国家湿地公园——汉丰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雪宝山、市级自然保护区——澎溪河以及开州区饮用水源地——鲤鱼塘,四个湿地系统相辅相成、相互呼应,形成了如今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生物多样性丰富、具有流域生态安全战略意义的重要湿地。

来到峰峦环翠的开州区,人们总会感叹城内汉丰湖的卓颖之姿,在参访澎溪河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后,则更加为开州人在湿地保护工作中的恒心、用心和信心而感叹。

恒心——十三载“磨”出消落带治理“开州模式”

三峡大坝落成后,地势低平的淹没地出现了冬季淹没、夏季露出水位季节性涨落,形成典型的消落带新生湿地。而在三峡库区一级支流中,开州区域内的澎溪河及其支流两岸的消落带面积最大,消落带新生湿地面积自然也是最大的。对开州来说,消落带新生湿地是挑战还是机遇?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来到了开州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采访。

熊森向记者介绍着澎溪河湿地市级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情况。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王柯岚 摄

“现在大家所处的地方是大浪坝,海拔150米,蓄水期时这一片都是会被淹没的。”开州区汉丰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局长、开州区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熊森一面说一面指向了淹没区岸边,“我们在淹没区底部养了荷花,种植了耐水淹植物,像云杉、桑树等,枯水期时这里就是一幅动人的湿地生态画卷。”在这里记者看到经过多年培育与修复,如今澎溪河沿岸湿地植被丰厚、鱼鸟成群,片片荷叶在清风的吹拂之下长势喜人。

开州区本着“保护优先,尊重自然”原则,维育着消落带新生湿地原生演替。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王柯岚 摄

眼前的消落带早已不见了当年旧象,取而代之的如画图景就要归功于开州区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市委、区委的领导下,本着“保护优先,尊重自然”原则,结合湿地实际情况,遵循“自然是母,时间为父”的自然规律,维育着消落带新生湿地原生演替。

从13年前,三峡水库156米蓄水形成消落带以来,开州区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域内36.86平方公里的消落带,就从未间断观察、研究。其中,面积达1920公顷消落带湿地治理不仅是重点更是难点。

开州人对湿地保护所进行的大胆探索和创新,经过时间的检验形成了具有三峡库区特色的“开州模式”。这其中的艰辛只有见证者们最为清楚。

用心——头上的汗水 脚下的泥水 成就保护区的青山绿水

“这十几年来,我们遇到的困难可以用不计其数来说。但是每每遇到困难我们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以及重大的教授们,都抱着必胜的信念相互鼓励、共同进退。”熊森感慨地说着,他两鬓的白发在雨后的阳光下格外耀眼。

在开州区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白家溪管护站朱时平一家,以管护站为家,几乎全年无休地呵护着湿地保护区。今年,是他们以管护站为家的第7年了。在近2500个日子里,朱时平和父母以白家溪管护站为圆心,半径3公里之内的约28.26平方公里,都是他们的管护范围。

朱时平一家以管护站为家,几乎全年无休地呵护着湿地保护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王柯岚 摄

“冬天有船,来保护区的人也少些,巡视一圈差不多3个小时就可以了。夏天就要辛苦一些,一天差不多要走50多公里,来回得走7个小时左右吧。而且至少得两个人一起干活,一个人忙不过来。”朱时平轻轻地说着,正午的太阳在头顶一个劲地照着,汗水在朱时平的后脖颈已经连成了线。

在管护站墙角,码放着一排斑驳发黄的胶鞋,细看时能发现每一双鞋都有修补的痕迹,“缝缝补补,能不换尽量不换。” “雨天巡护就穿雨水靴,晴天解放鞋,这样方便。”朱时平的母亲徐廷珍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说。自从朱时平成了管护员后,母亲就作为管护站的炊事员来了管护站,而朱时平的父亲放心不下娘俩一直以义务管理员的身份守护着保护区。雨水靴和解放鞋都是胶底,耐磨、经穿,可7年下来,一家三口还是穿坏了差不多70双胶鞋。

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兴中,自2002年起就针对三峡库区消落带开展了长期生态学研究,一直牵头负责三峡库区澎溪河湿地科学实验站的建设和发展,创建了消落带基塘工程、林泽工程、鸟类生境重建工程等系列创新性生态工程技术体系,首次将乌桕、秋华柳等植物物种运用于消落带生态恢复中,创建了消落带恢复治理系列工程物种库。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将传统生态智慧运用于长江流域湿地修复与可持续利用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其中,袁兴中教授等中外学者联名发表的关于澎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性论文被世界自然科学领域顶级科学杂志《Science》刊发。

美景在这里随处可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记者 王柯岚 摄

信心——与绿色携手让未来可期

在开州人眼里,治理、保护消落带湿地既是一个严峻考验,同时也是一个极好的生态机遇。这样的信念给了他们无限的动力。在多年实践中,人们发现大面积的消落带植被所蓄积的碳及营养物质是宝贵的资源,这些为该区域发展湿地生态经济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目前,开州区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与重庆大学及相关企业,正在围绕澎溪河湿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发展湿地特色产品并形成产业化目标,通过典型示范区的样板作用、引进技术培训等形式,形成以多生态功能、多效益为基础的湿地农业建设推进模式及技术体系,为湿地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样板,推动湿地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另外,对于有169万人口的开州区来说,老百姓对环境的诉求很高,湿地公园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相关部门的统计资料来看,6年来,澎溪河新生湿地的植物增加了30余种,鸟类增加了21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市级保护动物彩鹬等都成为了开州湿地的“常住居民”。赤颈鸫等鸟类的先后发现也一再刷新了重庆市新记录物种。

尤为可喜的是,在保护内发现了白腹隼雕、普通鵟等猛禽的营巢地,表明保护区内食物网结构得到优化。所有证据都在表明,自保护区建立以来,湿地生物多样性越来越丰富,确保了澎溪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在长江上游湿地保护网络中的自然性、代表性、典型性、多样性和稀有性。这一组令人欣喜的数据,可谓是凝结了所有工作人员的付出与坚守。

那样的十年

开心的乳山之旅

怪癖之家

鲜美的茭白